未经当事人许可,私自曝光他人聊天记录,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触犯法律么?
是违法的,私自曝光别人聊天记录算侵犯了隐私权,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私人领域、活动、信息进行相关支配,排除别人非法侵扰等的一种人格权。
法律分析
聊天记录是其个人通信秘密,除非国家相关权力机关依法调查,其余任何单位、个人均无权获知该信息,更不能将该信息公开。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别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别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别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聊天记录是其个人通信秘密,除非国家相关权力机关依法调查,其余任何单位、个人均无权获知该信息,更不能将该信息公开。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别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 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禁止别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诸如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社会关系、信仰、心理特征等。个人通讯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等内容及方式加以保密,禁止别人非法窃听或窃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想问一下如果隐私泄露了,会造成的后果?
那要看什么隐私了 不过总体来说 任何隐私泄露都是很可怕的 如果是自己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 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做一些违法的勾当 要早报警才好
对于私人信息在网上泄漏严重这一现象,何时才能规范?
人民个人信息保护素质普遍挺高,国家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健全的时候,应该就能规范。
首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心中要树立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的思想,要有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意识,比如我们平常的手机APP权限,关于一些内容是我们没有必要开设,我们就应该将它关掉。另外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输入到陌生网站,不乱点击不认识的人发送的链接、网络上的陌生链接,不要乱扫自己不认识的人的二维码、网络上未知的二维码等等。生活中在网络上分享相关图片、视频等,仔细反复检查,不要出现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相关个人信息。最后作为个人而言,我们应保护自己的隐私的同时知道侵犯他人隐私违法,不去曝光他人的隐私,不传播其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参与传播其他人的隐私。
其次,对于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要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自己的安全管理系统要及时更新,不要让不法份子根据相关的漏洞有机可乘,从而获取到我们自己的个人隐私。另外不去访问钓鱼网站,维修相关电子设备时要去正规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并将自己自的个人隐私等相关数据做好相关保护措施,不要让别人有机可乘。
接着,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针对擦边球的行为,实施相关对应的法律。另外,对于已发生的相关个人隐私泄露事件进行分析,评定相关等级,针对不同的事件等级作出不同的对应惩罚措施,另外国家要对掌握大量个人隐私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监督其与大数据安全管理公司合作,杜绝类似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事件的在此发生。
最后,发现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泄露,要及时申述,进行相关权益的维护,必要时可以报警寻找警察的帮助。
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有什么处罚
一、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是什么?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人肉搜索”泄露个人信息如何定罪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认定,网站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等的认定进行了明确。新的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故意。
通过上文,围绕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是什么这个命题展开了讨论。泄露个人信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相关责任人当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接受记过、警告等行政处分。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最高可以面临7年有期徒刑。
未经他人允许私自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未经他人允许私自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擅自泄露他人身份信息一般属于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规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私自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规定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