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研究显示,高达20%的网络用户曾经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一起来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的相关知识。
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比较众多,甚至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公司也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圆通快递曾经有多达10亿条快递数据在暗网遭到泄露和售卖,包括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部分数据经网友验证为真实有效的数据。
身份证、银行卡、支付交易平台的账号密码等是重要度和优先级都比较高的个人信息,大家切记不能轻易泄露给别人。如果需要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可以在资料复印件上添加“本复印件仅用于做xxx,如有他用一律无效”的相关字样用来保护个人信息。对于各种过期账单收据发票等上面的个人信息都要及时进行清理以免泄露。手机和电脑中也可以安装必要的安全查杀软件用来保护系统内的信息安全。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以及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调查研究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一般会采取,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或在文件材料上注明密级、加强保密教育,或加强门卫保卫措施、限制外人参观生产技术过程、安装监控、派有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措施,来加强该信息的保密程度。
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
超过85.2%的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而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是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昨天,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消费者最担心个人信息被利用于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和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此外,根据调查结果,App要求获取的权限主要是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
是否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个人信息被泄露占85.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扰、诈骗电话和邮件仍然肆虐,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中消协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在线网络调查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调查结果显示,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表现方式
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占62.2%
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有两大关键担忧:被利用于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和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调查显示,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二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占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个人信息泄露担心出现的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三分之一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对此中消协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
从阅读习惯上看,选择“偶尔阅读”的受访者最多,占31.2%;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占8.2%,有时阅读占16.4%,从不阅读占26.2%。从阅读程度上看,选择“大概阅读”的受访者最多,接近4成;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的受访者仅占26.7%。而“不授权就没法用”是受访者“从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个人信息泄露后采取的措施
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习惯
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程度
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原因
获取位置信息占到近9成
根据调查结果,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同时,也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管不到位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别为64.0%和57.3%。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手机App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需要加强。
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影响
现在科技发达,信息透明度高。尤其是伴随这网络技术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隐私,而且还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那么当个人信息泄露后,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挽回损失呢?
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更改重要的密码。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律师起诉。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现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事事都要追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无关紧要的、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可以选择不予理睬。
注意事项
个人信息泄露维权很难,所以平时要多加小心,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网上登录的账号在用完之后,要及时安全退出。
0条大神的评论